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每年都有高考满分作文,今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似乎出来的更早,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没有看完,因为说实话没看懂。也本不想写,因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但朋友和我聊孩子学习的时候,提起来了,推荐我看看,我于是又仔细看了一遍,把我的读后感记录一下吧。
说一下背景吧,这篇出自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作文题目要求如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读原文之前,我先贴一下生词注释
嚆矢(hāo shǐ):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
滥觞(làn shāng):滥觞原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振翮(zhèn hé):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翮指鸟的翅膀。
肯綮(kěn qìng):典出《庄子·内篇·养生主》“肯,著骨肉。綮,犹结处也。” 后遂以“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
孜孜矻矻(kū):勤勉不懈的样子,出自唐·韩愈《争臣论》。
玉墀(chí):指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出自汉武帝《落叶哀蝉曲》。
婞(xìng)直:指倔强;刚直。
《生活在树上》的原文如下: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先说说我读后的觉得好的地方吧:
- 作者的中文词汇量挺大的,这里面的生词不少我是不认识的,查询过后发现用的位置还是“正确”的,应该不是死记硬背而胡乱拼凑的。
- 作者的阅读量不小,尤其是西方的文学作品和哲学作品
- “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 这一句我觉得写的相对挺好,有一定的思想,表达了我们追求理想生活的同时,现实生活本身在锤炼我们,原生家庭和时代对理想的影响,以及在这种理想和现实差距的时候,多去体验后再发言。
要写出好的中文文章,确实需要大量的中文词汇,需要大量的阅读,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从这三点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来说,这位同学应该算是做到了,也就是文章肯定是及格的。
文章虽有可取之处,但是这样的文章,我是非常强烈不建议大家去借鉴的,甚至需要刻意避免的。下面是我的个人思考:
- 整个文章对大部分人生词太多,很难读懂,我上面说到的生词用的还算准确,这个”准确“,我其实是应该打引号的,我个人认为文章准确的一个标准,就是要表达的想法准确被阅读者接收了,一篇文章的接收者是读者,据我了解,我有些认识高中的语文老师都读不懂这篇文章,更别说我们普通大众了。
- 如果作者不是背诵的,那么就明显有过于“炫技”,好的炫技是因为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技而炫技,比如,七步成诗算不算炫技?因为实际所迫,炫的就很贴合主题,“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些人学了一点东西,喜欢炫出来,这个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是一些堆砌,就未必是好事,个人认为本文很多语句是是经不起推敲或者思考的,反而花枝招展,过分妖娆。我工作中碰到很多技术人员做项目时候喜欢用一些最新的技术堆砌,但是根本没有解决客户要解决的问题,鲍鱼鱼翅,山珍海味都堆在一盘子里,只能是个大杂烩,最后啥味道都尝不到,都是一个味道。
- 文章提到了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太多等离中国大众都挺远的人,让我怀疑作者有没有学习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先贤的思想,老孔孟庄,诸子百家早有对题目的反思,就没有可写之处吗?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里写到:“辞约而旨丰, 事近而喻远。”。白话文不香吗?说人话很难吗?我们能比唐朝的人更懂古文?看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使长篇诗词《长恨歌》中“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哪一句不是我们现代人一读都懂的?
- 文章很难看到共鸣,很难看到真情实感,打动人的文章都是有真情实感的,本篇文章,我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说实话我做为一个程序员,用一个程序在一分钟内生成上百篇这样的文章并不是难事。随便拿几篇中国的优秀文章,不管是
《兰亭序》中:“不知老之将至”,还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还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凄凄惨惨戚戚”,“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都体现了作者自己浓烈的情感,这样文章千古流传,就是作者对事物的思考,对情感的表达穿越了时空,千年后依然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心境,产生了共鸣。
我很害怕这位同学写出这样的文章是某个补习班的老师教出来的,个人觉得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多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多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光是阅读,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不去观察生活,很难理解万卷书,读书就变成了认字,虽然这很难,但是只要往正确的方向走,多走一步就多一步的成长,人生的路对一个高中生来说,还很长,着急啥呢?我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强调了这点,我现在还记得有一次作文我大概写到:“有一次我上山去捡柴,突然发现了一个桃树,桃树上有一个桃子,我赶紧摘下来吃了,好甜呀,吃完后,我突然之间特别难过,因为我忘了给姐姐留一点了,赶紧就满山去找,后来终于又发现了一个桃树长了桃子,这才开心的背着柴回家了。”,还有一次作文里我写到:“同学给我了一包方便面,这是我第一次吃方便面,方便面的味道真的是太好了,很难说出是什么味道,我就悄悄的藏了一小块,周末回家的时候,我一定要让爸妈尝一尝。” 我记得老师表扬了我,说写的很好,我们看到没有任何华丽的字,即使我现在自己看到也认为很好,因为这里面是生活经历,是真情实感。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是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的,这样的文章其实也是读者能看懂和愿意看的。
- 还有一点,不排除这位同学可能也非常清楚什么是好的文章,但是知道阅卷老师会喜欢这样的文章,投其所好,如果果真如此的话,我奉劝我的孩子及各位同学,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赌”,尤其是高考这样决定命运的事情上根本没有赌的必要,按这位同学的才华完全不需要去拼文章的”颜值“。
最后,我想说一下,高考满分作文也有很多优秀的,没有什么争议的,我们可以去借鉴,说实话,高考作文也没什么可以借鉴的,平时大量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多观察生活,多思考生活,到时候高考的作文只是我们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的一篇日记自然表达和情感流露而已,不用刻意追求满分作文,写出有独立思考,真情实感的文章,自然会是一篇优秀作文。
文如其人,说人话,做人事,总是对的。
版权: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需经作者同意。
1.把自己当做产品
2.2020年终总结
3.用软件系统思维来看管理
4.新时代的节俭
5.成为通才
6.通才和专才:不要过早开始专才之路
7.通才还是专才?
8.终极学习法-你能学会任何东西